专访江炬:行者方致远 奋斗路正长
作者: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三地质队 来源:http://www.sc113.com 时间:2022-12-31 20:07:51 浏览量:1636
行者方致远 奋斗路正长
—专访“川渝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能大赛第一名”江炬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以榜样人物带动全队职工,以专业精神奉献地质事业,以人格魅力丰满地质形象。
江炬,水工环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四川省地质局113地质队川南分院总工程师,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在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地质人的光荣使命。笔者于2022年12月对江炬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起走近江炬,领略他成长的故事。
江炬在2022年川渝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右一)
问:最近你在川渝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能大赛中获得川渝赛区及四川赛区第一名,谈谈你成功的秘诀。
在我看来,不管是平时工作还是各种比赛,学习积累是最重要的,没事儿多琢磨、多总结经验,把每一次面对的新领域、新知识都当做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而这些积累和沉淀都在为下一次机遇做最专业、最充分的准备。对于这次比赛,熟悉规则是首要,在起步前先弄清规则,能让你行动的时候少走很多的弯路,了解规则,才有拿出最优解的可能,特别是对那些比赛需要用到的相关规范等要做到了然于胸,这样在比赛的时候才能够游刃有余;其次是野外调查时间的合理分配,此次比赛野外定点调查点有7个,距离相对较远,若没有合理的时间分配,现场资料将获取不完整,对后续室内作答影响极大;除此之外,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是室内作答得分的关键,答题时要做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等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当然所有的一切和团队合作密不可分,特别是有两个优秀的合作队员段敏和魏巍,没有他们的优秀表现,综合报告就不可能取得高分,我也不能取得这次好成绩。
江炬在比赛现场(右一)
问:投身地质工作十余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毋庸置疑,地质工作是艰苦的,起早贪黑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滑倒和划伤在所难免,衣服鞋子全是泥土早就习以为常,同时还要时刻提防虫蚁蛇鼠,但艰辛之外收获更丰,野外地质工作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欣赏自然风光,还能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同时又锻炼身体,这些年我获益良多。
印象比较深的是2021年6月的雅安茶马古道地灾排查项目,威胁古道的地质灾害主要是上方崩塌危岩体,但由于高山地势高差较大,要到达工作区,只能从多年无人通行、杂草丛生的小路前往,山地树林茂密,能见度较低,坡度甚至达到了40°。我们项目组一早就带上干粮出发了,进入山林,树叶上的露水打湿了衣服,各种蚊虫闻声而至,密不透风的树林潮湿闷热,调查中途还下起了雨,但由于工期非常紧,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所以我们坚持冒着雨继续上山开展调查。在调查完后,项目组成员互相打量才发现,大家的衣服已经脏得不成样子,有人甚至连鞋子都破了,但好在所有的工作都顺利完成。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查清了茶马古道沿路的安全隐患,科学圈定了重点防范区,为保护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走廊贡献了一份力量。
江炬在雅安茶马古道地灾排查项目现场调查
问:你在地质工作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都是如何克服的?
其实在很多项目中都会因为报告上的一些参数取值问题或设计思路问题与业主方产生分歧。2015年,在泸州市白招牌地下城停车场勘察项目中,我们根据现场多次调查和区域经验为业主方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地下水抗浮水位,但业主方考虑工程造价觉得抗浮水位太高,强烈要求我们降低抗浮水位,但抗浮水位标高直接影响地下室底板和整个建筑物的安全,不得随意更改。为了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项目组进行了多次现场复查及开会研讨,最终得出所提供的水位标高是保障安全前提下的最低标高,同时项目组积极与业主方沟通,阐明原因,最终业主方被我们的坚持和专业说服,根据我们提供的水位标高设计实施的截排水系统。而不久后爆发的一场暴雨也直接证实了项目组坚持原则的正确性,业主方在比对现场最高水位和报告水位相差无几的时候,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要说专业还得你们113地质队!不然这场暴雨必定损失惨重!”
江炬在江屿城超前钻探项目现场检查
江炬在作吾扎尕泥石流勘察设计项目现场调查
问:除此之外,在地质工作中你最开心的时刻有哪些?
异地扶贫搬迁、地灾排查、抗震救灾……在这些关键时刻,113队总是第一时间组织起专业队伍,主动为地方政府分忧,为受灾群众解难,我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也参与其中,每到一地,当地村民都会主动邀请我们到家中稍作休息,并热情地端来茶点和水果,每每此时我都深受感动,能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切实帮助身边的老百姓我感到十分自豪,这是我们113队、我们地质工作者发挥公益职能、发挥专业优势,为民生服务的具体实践,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从事地质工作这么多年,经手大大小小的项目数不胜数,从野外获取原始资料,到室内成果资料的编制,当我主持或参与的项目,通过不懈努力,变成一张张精美的地质图纸和一份份分量十足的报告,并得到社会的认可时,我心里的喜悦和成就感是很难用语言描绘的,只觉得一切努力都值了!
江炬在尖盘寨泽已朗泥石流项目现场复核
问:你觉得我们地质工作者在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方面未来怎么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四川省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坚持把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摆在重要位置,而服务支撑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是如今对地质工作的新需求。新时代、新职责赋予了地质工作新使命和新定位,促进地质工作与生态保护的融合,迫切需要我们地质工作者深入思考与系统谋划,同时也要求我们拥有更加综合的知识储备,不仅要将地质知识融汇其中,更需要有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甚至需要具备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在矿山生态修复、地灾防治、污染企业搬迁的选址选线、污染场地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的调查和修复、地热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等方面大展拳脚。
问: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一次成绩的取得并不能成为人生奋斗的终点,我将继续学习、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早日通过环评和环保考试,并将所学到的本领应用到每一次野外地质工作中去,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大力弘扬科技创新精神,打破传统思维,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地质工作的支撑作用,积极为地质事业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问:作为新时代地质工作者,你对大家的学习成长有何建议?
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艰苦奋斗是青年成长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身为地质青年,我们要立足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地质找矿、地灾防治、生态文明建设等具体工作实践中,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我认为成长路上,首先要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现在国家战略调整,地质行业作为服务型行业就必然要求地质工作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而兴趣直接导向知识的获取;其次要敢于尝试,不要因陌生而胆怯,面对新的领域、新的方向,要勇于参与、勇于试炼,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当然面对机遇需要足够的能力去抓住,不断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每位地质青年,只有不断学习,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在关键时刻抢占先机、大有作为;要提高主观能动性,勤勉工作、不断创新,不能只是被动等待领导安排,而是应该主动出击,认真规划、不断拓展思路,全力以赴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李恒姣、江炬 文/图